计划生育政策在1982年被定为基本国策,提倡晚婚晚育,少生优生,倡导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。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实行下,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但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,在几十年后渐渐浮现了出来。我国人口结构开始失去平衡,老龄化不断加剧,新生儿的出生率也不断降低。
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
2016年,我国开放了二胎政策,当年我国出生人口数就提升至1786万,但仅在三年后,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数就下降至1465万了,到了去年,2020年,就更是下降到了1003.5万,四年时间里,人口出生数就少了七百多万。这对于一个老龄化大国来说,是一个不好的预兆。根据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的二孩数量占新出生数的59.5%,大多数人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。
如果继续呈现这样的趋势,我国的人口将在“十四五”时期进入负增长,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。为了阻止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,各个地方和地区也因地制宜,制定“催生”策略。
多地出台相关政策
例如河南省修订政策,只要家族中没有遗传病,重新组建家庭后也可以生育三个小孩。其他地方也给出补贴等鼓励生育政策。东北也更是提出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限制,优先试点,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。
到现如今,有学者提出是时候解放三胎了,“二胎不够,三胎来凑”。但实际上根据数据显示,二胎占新出生数的60%,这表明愿意生一胎的人越来越少,基数就摆在那了,之后会生二胎、三胎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少。
为什么都不愿意生了?
随着女性的觉醒和时代的开放,部分女性不愿被家庭束缚,想要创造出精彩人生,并且生育知识的广泛普及,使得女性的生育意愿有所降低,这是主观原因,而且夫妻共同养育小孩,是对一个生命的负责,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,需要深思熟虑。另一方面,也是主要原因,现如今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,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养育小孩的成本,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不生一胎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如何提高全国适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呢?
适当减少生育成本
养育一个孩子成本太高是导致大多数人不愿生孩的主要原因,更别说养育二胎和三胎了。专家提议政府应对有孩子的家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补贴,减少家庭负担成本,而且可以依照不同家庭的具体状况来减免个人所得税。在鼓励年轻家庭生育的同时,国家也应保持房价的长期稳定,还可以赋予他们“低利率贷款”的特权,降低他们的购房压力,使得养育成本可视化,可估算。
加大儿童医疗教育保障
看病贵一直是一个大问题,医疗也是一个家庭开支的重头部分。政府可以在儿童医疗保障方面做一些补贴和分担,会给家庭减少不小的压力。在教育方面,政府可以加大托育服务的供给,目前0-3岁的入托率为4%,日后可以争取达到40%,这不仅可以给父母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,也可以降低养育成本。
完善女性就业保障
现如今,许多公司拒绝招聘未婚未育的女性,使得女性的就业环境变得不公正,更没有保障。专家提议,企业和政府可以承担一部分生育费用,并且提供产后的休假时间,日后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。这不会让女性忧虑保不住自己的工作,也会让女性感到更有安全感,更有精力养好小孩。
从计划生育到二胎政策,再到呼吁的三胎政策,无论政策怎么变,最需要完善的仍然是保障制度,降低人们的生育成本,社会也需要营造鼓励生育的氛围。只有这样,新生儿出生率才有大概率的回到过去水平。